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38846742948480299&wfr=spider&for=pc"
金融界發布時間:19-07-1217:56北京富華創新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來源:Q談資管隨著資管新規的推進,保本理財漸漸消亡,原來乏人問津的結構性存款,到最近一舉突破十萬億大關,監管的關注度和治理決心也高了起來。這么多個人客戶、機構客戶投資結構性存款,這么多銀行發行結構性存款,這么多銀行營銷管理部門和分支機構營銷結構存款。那么到底結構性存款是什麼?定義如何?目前是什麼樣?真正的結構性存款是什麼樣?也就是說經過監管治理以后的結構性存款是什麼樣?是否能夠繼續目前的營銷模式?客戶是否還能放心投資結構性存款?這一系列是本文筆者想要探討解答的問題,供科普,供討論。01結構性存款的定義 結構性存款這么高大上的產品和名字,肯定是來自于華爾街。英文叫做Structural Deposits,但是在美國比較難以見到這個名字,更多的這類產品叫做Yield Enhancement Product(收益增厚產品)。它其實是一般性存款嵌入某種金融衍生品的產物。常見的結構性存款是與期權結合的,也有和期貨(或者遠期)結合的。結構性存款和期權結合的示意圖如下:結構性存款就是把存款本金的一部分拿出來,買入掛鉤某個標的(常見的是利率、匯率,也可以是任意東西)的期權。隨著標的變化,獲得不同的收益,如果選擇對方向,則收益增強,如果方向錯誤,則收益變差。這個和結構性理財原理是一致的,差別是固定收益部份是銀行存款。看到這個結構,大家應該明白結構性存款不是保本的。你可以在設計結構上讓結構性存款保本,但是并不是每一個結構性存款都是保本的。舉一個例子,可以保本的結構性存款:客戶存入100塊,投資結構性存款產品1年,假設正常銀行的存款是2%,設計這款產品時拿出100塊的1%,一塊錢,買入期權。剩余的99塊,1年以后是99*(1+2%)= 100.8塊。這個100.8塊就是客戶肯定可以拿到的本金和收益,也就是說這100塊最低收益是0.8%。那么期權部分發生了什麼?1塊錢可以掛鉤利率,比如銀行間拆借利率(Shibor)在X%以上就獲得當天收益,在X%以下就不獲得當天收益。這樣最后的收益率最差是0%,最好是X%以上每天的Shibor利率平均值。如果Shibor一直都很高,收益率可能會較高。這樣引入了一個失去1塊錢的風險,從而獲得可能獲得更高收益的機會。這個1塊錢可以掛鉤各種東西,以各種形態來計算收益。這就是這類結構性保本掛鉤期權的結構性存款的核心——用不高于存款利息收益的一部分本金掛鉤一個浮動的標的,獲得一個浮動的收益,但是存款的本金可以穩當到手。02中國市場結構性存款的現狀 那么現在十萬億的結構性存款都是上述那樣嗎?并不是。那我們需要說說中國市場的存款制度。存款利率市場化是我們金融市場發展的一個目標,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目前存款利率基準是有一套標準的,以前機構是要嚴格遵守存款浮動區間的,圍繞存款基準利率上浮下浮不超過一定比例。自從央行2015年10月24日降息之后,央行再沒有調整過基準利率了,現在的存款基準利率如下表所示。現在的狀態是央行已放開存款利率的浮動,但是又存在一個存款定價的自律機制,所以原則上1年以下存款看不到存款上浮超過40%,1年以上的最多可以上浮42%。這個利率跟目前發行的理財收益率比,毫無競爭力,在保本理財被逐漸停發以后,結構性存款成為了主流的替代品,因為監管并沒有規定結構性存款的利率范圍,因而這又成為了一個變相高息攬儲的一個陣地,兵家必爭。每一家銀行都覺得很痛,然而誰也不能放棄。03發展趨勢分析 現在的這種結構性存款創造了一個風險和收益不對等的現狀,以現在各家的結構性存款的設計,跟普通存款的風險并無區別,然而卻是差別定價的。這是不公平的,也與定價自律機制相沖突 。接下來的發展趨勢,我們來壓力測試兩個極端的情況:1-存款利率全放開,結構性存款也隨便設置結構存款利率全放開,結構性存款也隨便設置結構。這種情況將促使結構性存款回歸本源,只有真正有波動需求的客戶會存結構性存款,比如有美元支付需求的客戶,做一個匯率掛鉤的結構性存款。而銀行整個負債端,再也不會有現在這種假結構性存款這一說,也不會抬著這么高的利率去打市場——整個存款利率全部差異化定價,銀行反而會很有保留。銀行一直拉存款,喊著一般性負債為王,主要就是因為有利率上限,這個負債是便宜的負債,一旦全放開,負債就只有穩定性的差異,不再有性質決定價格的差異。然而利率市場化這又是一個極大的課題,臺灣地區在放開利率市場化以后,金融機構出現了很大的危機和困境,大量銀行倒閉,整個臺灣呈現去銀行化的趨勢,對金融市場和經濟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。在沒有完全準備好之前,確實不適合不加以引導、完全放開,畢竟機制體制沒有到位以前,空談完全放開,是于國無益的。2-存款利率保持現狀,嚴格監管假結構的結構性存款這種情況下,將促使銀行用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去爭奪負債,會改變高息攬儲,大家都加重負擔的情況。銀行用產品和服務去爭奪客戶和市場,當然沒有用利息來爭取更直接,但是那是一個長期有效和健康的方式。這將促進銀行改革、創新、改進服務、改變傳統思維。04如何識別假結構與真結構,如何加以限制? 說起來好像復雜,很高大上,其實也簡單。結構性存款,就是普通存款利息拿出來,買期權,只要了解普通存款的利率是多少,期權費是多少,帶來的浮動收益區間是多少,那么真假結構一目了然。舉例說明,筆者這幾天收到銀行一條廣告短信“結構性存款1年產品1.75%到3.88%”。我們來驗證一下這是真結構還是假結構,現在1年的存款利率基準是1.5%,允許上浮40%,上限是2.1%。廣告里這個結構性產品的下限是1.75%,說明期權費是2.1%-1.75% = 0.35%,而這個期權費帶來的最高收益是,3.88%減去1.75%,為2.13%。那我們來算一下:這個期權的功能是,我獲得一個可能損失本金但也可能賺6倍的收益!正常來說,賠光本金,和本金變兩倍的概率對等,是一個零和的游戲。1年6倍這是什麼收益?市面上的一般投資都很難達到,大概只有賭博能夠做到,6倍意味著一個絕對小概率事件。所以如果觸發條件是,非常大概率獲得3.88%收益,那這個勢必更是假結構性存款。如果波動區間很小,那就更容易判斷,意味著拿了很少的期權費來做波動收益,那么只有當波動區間的中樞接近存款利率上限2.1%,這才是一個合規的結構性存款——允許小幅波動,但是存款利息是符合自律機制,不是隨意定高的。05客戶的疑問:結構性存款是否安全? 結構性存款并不一定是保本的。在監管規范以后的真結構性存款,是否安全,收益高低,完全取決于“結構”。如果是小幅波動的,銀行給出了明確的波動范圍——即看到一個明確的收益率下限,并且明確是保障本金的,這類結構性存款,從本金保障和收益下限來說,是安全的。如果結構性存款的上端收益率很高,那多半難以保證本金——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,風險與收益總是對等的。郭樹清主席那段刷屏的6% 8% 10%是非常公道的一個說法,投資者真的需要聽進去:“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,收益率超過6%就要打問號,超過8%就很危險,10%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。”06結語 無論如何,假結構性存款靠高成本另辟戰場,爭奪存款份額,不是健康的經營模式,對老百姓來說,又是一個對于認識風險的倒退。同樣是存款,有的收益比其他的高一倍,確實是一個很畸形的市場定價。假結構性存款對于我國金融市場推進各個領域的打破剛性兌付,教育投資者認識風險都是十分不利的。假結構性存款的存在,對銀行改進創新產品、提高服務質量、修煉核心競爭力,都是一種閹割。飲鴆止渴,后患無窮。所幸,我們已經感受到監管的決心,筆者認為三個月內必然會推出監管規定,來治理結構性存款。希望管理方法能夠科學,既不錯殺,也不放過,不一刀切,也不引入新的監管套利空間,引導機構往更健康更科學經營的方向發展,引導投資者認知風險、識別風險,創造公平、健康的市場環境。
關鍵字標籤:https://www.t-security.com/tw/technical-service
|